中央纪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九游会备用
当前位置:九游会备用 » 廉政新闻 » 要闻导读 » 正文

中央纪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九游会备用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7-01-10 15:44:00   浏览次数:4810
  1月9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央纪委副书记吴玉良,监察部副部长肖培,国家预防腐败局副局长、中央纪委国际合作局局长刘建超,中央纪委案件审理室主任罗东川和中央纪委宣传部部长朱国贤解读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精神,并答记者问。
  十八大以来,中纪委共立案审查中管干部240人,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16.2万件
  吴玉良首先通报了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的有关情况。
  吴玉良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共立案审查中管干部240人,给予纪律处分223人;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16.2万件,给予纪律处分119.9万人;全国共处分乡科级及以下党员、干部114.3万人,处分农村党员、干部55.4万人。
  吴玉良介绍,据国家统计局开展的全国党风廉政建设民意调查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召开前,人民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满意度是75%,2013年是81%,2014年是88.4%,2015年是91.5%,2016年是92.9%,逐年走高。
  吴玉良介绍,这次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把纪委的权力关进制度笼子。中央纪委高度重视队伍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机关谈话函询218人、组织调整21人、立案查处17人,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共谈话函询5800人次、组织处理2500人、处分7900人,做到了铁面无私。规则的制定实施,是中央纪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具体行动,充分表明了纪检机关严格自律的责任担当和坚定决心,向全党全社会昭示,执纪者有着更为严格的纪律要求,监督者时刻都在接受监督,要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
  有记者问,国家监察委员会与中纪委的关系是怎样的。肖培介绍,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和在北京、山西、浙江开展试点,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讨论在这三个地区作出改革试点决定的时候,高票通过,这根源于国家监察委员会的一个鲜明而准确的定位,就是它是中国的反腐败机构。
  肖培说,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现在分散在监察部、国家预防腐败局以及检察机关的反贪污贿赂,包括预防职务犯罪等职能整合在一起,在试点地区组建新的国家监察机关。目的是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它的监察范围包括六大类人员:第一,国家公务员法所规定的国家公职人员,即中国共产党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民主党派机关、工商联机关的公务员,以及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第二,由法律授权或者由政府委托来行使公共事务职权的公务人员;第三,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第四,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体育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第五,群众、自治组织中的管理人员;第六,其他依法行使公共职务的人员。
  肖培介绍,国家监察委员会将和中央纪委合署办公,即“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行使的是党和国家自我监督的职责,监察委员会要行使监督、调查和处置的职责。
  有记者问,中国为什么还没有制定反腐败法?吴玉良回答,任何立法都有一个过程,立法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升。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定不移反腐败的做法和成效,为反腐败国家立法奠定了重要基础。现在,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我们正在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已经在北京、山西、浙江三省市开展试点工作。国家监察委员会就是国家反腐败机构,制定国家监察法实质是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下一步,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完成国家监察法一审、二审,最终会出台国家监察法。
  届末之年反腐败依然要“除恶务尽”
  本报记者问,这几年的全会公报对反腐败斗争的态势判断有一个变化,从呈现胶着状态到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再到今年是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请问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的依据是什么?肖培说,刚刚闭幕的七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了一句掷地有声的话,就是“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压倒性态势就是在党心民心上的压倒性态势,是在政治上的压倒,是在正气上的压倒,扶正祛邪,正气上扬。
  肖培介绍,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共立案审查中管干部即中央一级管理的干部240人,是十七大期间审查中管干部人数的3.6倍,尤其是严厉查处了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这样严重的违纪违法案件。用数字说话,是“一降一升”:“一降”就是纪检机关目前接到的检举控告类信访举报呈下降态势。2016年比2015年接到的此类举报下降了17.5%,是十八大以来的首次回落。“一升”,从纪检机关立案审查和处分的党员人数来看是持续上升的,2012年有8500万党员,全国查办的案件是15.5万件次,处分16.1万名党员;到2016年底,全国党员人数为8800多万,立案已经达到41.3万件次,处分党员人数已经达到了41.5万人。在党员基数不断增长背景下,党员受处分率从1.8‰上升到4.3‰。去年一年,在强有力的反腐败高压态势震慑下,有5.7万名党员主动向组织交待了自己的问题,这就是压倒性态势。
  刘建超介绍,从2014年到2016年底,我国从世界上70多个国家,共追回外逃人员2566人,其中“百名红通”人员追回了37人,追赃86.4亿元人民币。从新增的外逃情况看,也出现了逐年大幅度减少的趋势。2014年新增外逃人员为101人,2015年降到了31人,2016年已经降到了19人。目前,中国已经和48个国家签署了引渡条约,包括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等,并将同世界各国继续深化在反腐败领域的执法合作,使更多的外逃人员能够归案。刘建超指出,追逃追赃是反腐败斗争非常重要的一环,从一个方面体现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
  有记者问,今年将召开十九大,是否会出于稳定的考虑放缓反腐的节奏?罗东川回答,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七次全会讲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同时又指出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任务仍然比较艰巨,要克服“届末之年反腐败可以收官”的思想,要做到惩治腐败力度决不减弱,零容忍态度决不改变。所以我们将继续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坚决铲除腐败这个最致命的“污染源”,按照党中央的要求除恶务尽,坚决打赢反腐败这场关系执政党生死存亡的斗争。
  党内监督要标本兼治、固本培元,贪腐高官忏悔录将逐步公开
  有记者问,有人把党内监督比作医生自己给自己做手术,难度非常大,党内监督条例能否解决这样一个难题?肖培说,七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管子》的一句话“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强调的是本根稳固才能元气充沛、抵御邪气、生命力旺盛,就是讲标本兼治、固本培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我们党长期执政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权力如何受到严格的制约,不被滥用。党的历史无数次地证明,我们党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党经历了多次错误,每一次都是依靠党而不是离开党纠正了自身的错误。根本在于中国共产党从不讳疾忌医,及时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党中央经过反复的思考,把所有党员领导干部犯的错误汇总在一起,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究其根本是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肃、不正常。因此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在我们党实现自我监督上再向前迈出一大步,靠制度、靠教育、靠理想信念的教育引领、靠管理和监督,来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
  有记者问,七次全会上提出要将贪腐高官的忏悔录印发于原案发单位,公报也提出忏悔录能公开的要公开,下一步忏悔录会不会面向社会公开?朱国贤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编辑了严重违纪违法中管干部的忏悔录,体现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取得的成果。忏悔录是用他们的惨痛教训换来的。忏悔录阐释了他们思想认识的深刻转变,证明我们党拥有自我净化的能力,忏悔录是最好的开展党性教育的活教材,具有很强的警示作用。把违纪中管干部的忏悔录印发原案发单位,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反面教材,就是要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人,促使党员领导干部把自己摆进去,对照检查问题,查找症结、堵塞漏洞、举一反三,切实整改提高。下一步,将在中央纪委的媒体开设专题专栏,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前逐步公开。(来源:人民日报)
网站地图